冷链食品进口在压力下成长
[发布时间 2020-11-23 11:20:29]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之下,国内冷链行业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1月13日至15日,3天内全国多个城市在冷链环境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涉及山东、湖北、福建、甘肃、河南、陕西等多个省份。
11月17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秋冬季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针对进口冷链食品能不能吃的问题,武汉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何振宇给出肯定答案: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没有发现通过摄入食物导致感染的情况,在武汉市正规场所出售的进口冷链产品安全性有保障。
污染环节有待查证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冷链进口食品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全社会的瞩目。
11月9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关于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的通知》。11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毕克新表示,为了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全国海关将进一步加大对进口冷链食品的检疫力度。
此后的三天,全国多个城市在冷链环境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仿佛印证着当前国家正为阻止新冠肺炎病毒通过冷链渠道入境所做的努力。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更加严峻——单日全球报告新增病例数超过了50万例——新冠病毒扩散机会增大;随着北半球冬季到来,温度降低使得病毒存活时间更长;此外,国内各地近期加强了对冷链产品的检测监测工作,使得被污染的物品能及时地被发现。
那么,这些商品又是如何在冷链环境中被病毒污染的呢?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下称:中物联冷链委)秘书长秦玉鸣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目前已知的情况,新冠肺炎病毒在低温的环境下,可在外包装存活较长时间,但是具体感染源头以及可存活多长时间等问题,还有待继续查证。由于进口冷冻食品从国外进入国内链条较长,且涉及环节以及操作主体较多,因此很难判断病毒具体从何而来,或在哪个环节被污染。“目前,国外部分地区疫情仍较为严重,存在源头污染的可能性。在冷链物流操作的过程中,也会存在被过程环境或操作人员污染的风险。”秦玉鸣说。冷链产业持续成长
记者梳理发现,自今年6月以来,全国已有北京、辽宁、安徽等10余个省份,都曾在进口冷链食品或包装物上检出新冠病毒。国内部分民众因此质疑,疫情之下何不将所有进口冷链食品进口一停了之?
对此,秦玉鸣表示,当前冷链产品风险防控已进入防疫新常态阶段。国外疫情仍然持续蔓延,很多国家迎来了秋冬的第二波疫情高峰;但中国也需要大量的进口产品以弥补国内供应的不足。“绝不能把进口产品全部拒之门外,已经成为冷链产业从业者们的共识。”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冷链行业发展始终处在成长阶段。
中物联冷链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水果、蔬菜、肉制品、水产品、乳制品、速冻食品总产量约为12亿吨,冷冻冷藏水产和肉制品进口量已上涨至约1000万吨,这表明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巨大。
根据中物联冷链委测算,2019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达到2.33亿吨,比2018年增长4439万吨,同比增长23.52%。2019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总额约为6.1万亿元,比2018年同比增长27.08%。2019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总规模约为3391.2亿元,比2018年增长505.2亿元,同比增长17.60%。
即便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冷链行业的发展依旧继续向前。来自企查查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注册冷链相关企业9188家,同比增长12%。从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以8200余家的新增企业数量,稳居全国排名第一,山东、湖南、湖北、四川分列第二至第五名。
“国内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正在不断提升。随着全球范围内,农产品和冷链食品在产地、加工地、消费市场等方面不断重塑,冷链的全球性需求正在增加。以生鲜电商为标志的生鲜农产品和冷链食品行业蓬勃发展,为食品冷链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以速冻食品、乳制品、肉制品和海产品为代表的冷链行业正在步入提升期。”秦玉鸣说。
进口企业不断承压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也为冷链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少挑战。
秦玉鸣介绍,国务院印发的《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要求进口冷链食品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输入风险。但检测和消杀的过程中,不同的检测操作、要求以及消杀的方式、媒介等都会对冷链物流的运作和货品的安全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对于整体检测和消杀操作进行规划时,还应充分考量病毒可能的传播环节和特性、货品的具体属性、冷链物流的具体操作要求、检测及消杀环节各类方式的具体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在保证货品以及相关操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原始链条操作的影响(如成本提升、效率下降等)。
此外,秦玉鸣也向记者介绍,目前冷链行业开展“全面消毒工作”的确存在困难。“目前冷链物流企业基本都增加了对进口产品的消毒工作,但由于没有具体的执行标准,各个企业都在根据自身业务以及相关业务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操作。在此过程中不仅会增加相关耗材物资等方面的投入,也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效率。目前,消毒工作的各项成本主要由执行消毒工作的企业自行来承担,这就意味着涉及进口业务较多的企业,现阶段在生产成本、运行效率以及安全风险等方面都要承担更大的压力。”